原标题:
新华网福州10月27日体育专电(记者朱翃 郑昕 宓盈婷)对参与青运会的人来说,时光总是不够:赛场上的较量还想再试身手,赛场外的交流还想更加深入,认识的朋友还想再一起聊聊天,逛逛街。但相聚总是短暂,首届青运会的大幕27日在福州落下。
对于所有参与其中的青少年来说,赛场内外的收获与成长像种子一样落进心田,在未来的岁月里发芽成长。青运会的那些欢笑与欢呼,将吹响他们不断向上、向前的“冲锋号”。
看淡胜负 看重磨练
青运会是青春竞技的舞台,本届赛会共设26个大项305个小项,有来自全国的55个代表团、7959名运动员参赛。在这里,运动员们奋勇争先,屡创佳绩。首届青运会共有1队9人14次在田径、自行车、射击、举重4个大项上创12项全国青年纪录。
在这竞技台上,涌现出一批极有潜质的“未来之星”:体操项目上,成都队的邹敬园、广州队的刘婷婷分别获得三枚金牌;举重比赛中,宁波队的孙永杰在女子75公斤以上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上全部冠军且都创造了全国青年纪录;碧波池中,温州队的李朱濠成绩斐然,在男子100米蝶泳、200米蝶泳和50米自由泳中斩获三金。
在三大球比赛中,广东的球队包揽了篮球的全部四冠。足球项目的大赢家属于上海,4个项目夺三冠,成绩源于上海改革创新的理念和较高的职业化程度;乌鲁木齐队赢下U16男足冠军,则建立在新疆少儿对足球的狂热喜爱之上。排球成为注重青训者的天下,来自山东的代表队4个项目揽走三金。此外,长沙雅礼中学女篮、包头一中女排等“学生军”表现出不俗的竞技实力和精神风貌。
和竞技成绩相比,承袭于青奥会的全国青运会更注重为青少年运动员树立健康的体育价值观、培养综合素质。
“青运会‘不重成绩重精神’的办赛理念对运动员的成长有积极作用。”温州羽毛球队教练员王跃平说,“对于年轻运动员的培养,不应只强调金牌和竞技结果,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青运会能让运动员在不背负奖牌压力的情况下切磋交流,发现和弥补自身不足,更快成长起来。不光对运动员,这种办赛理念也呼吁普通百姓关注体育的人文教化作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过,观念的变化并非朝夕之功。开幕前,一些代表团官员仍然言必称金牌和名次,赛会也令人遗憾地出现了兴奋剂事件,充分说明观念转变任务之艰巨。
交流互进 共享友谊
“文体不分家”在青运赛场有了更深刻的解读,青运会注重文化教育和交流的理念得到各方好评。“博 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带给了参观者们学习与感悟中国体育沿革的机会,更让他们通过观展对体育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
澳门运动员张迪淇说:“参观展览收获很大,澳门的书本里对中国古代体育发展介绍得不多,这个展览很有趣,觉得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
青运会期间,组委会还设计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志愿文化体验”、“青春日志”、“触摸福地,走进福州”、“书香书吧”、 “海丝文化体验小屋”、“青运会运动员进校园”等活动,挖掘青少年创意,实现全国各地青少年在文化、教育、体育竞赛平台上的交流。
年轻的运动员在赛场内外的交流中结交朋友,建立友谊。香港帆船帆板队领队许莹莹说,第一天比赛结束后,他们的船只在回航时出了问题,结果东道主厦门队的选手热心地帮忙解困,“赛场上虽然是对手,但场下大家都是互帮互助的朋友”。
对于志愿者来说,青运会同样是广交朋友的平台。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张玉学说:“从培训第一天开始主管就教我们要微笑服务,同时也学会了团结与配合,相互理解和帮助让整个团队更加具有凝聚力。更开心的是,我在这里交到了很多朋友,收获快乐、得到成长。”
节俭办赛 传承未来
“青运会是展示全国综合性运动会改革成效的一次盛会,无论是赛事流程的安排、赛事成本的控制,还是赛事后勤的保障,都必须符合改革的精神。”首届全国青运会组委会副主任、福建省副省长李红表示。
如何在厉行节约和保证运动会标准之间达到完美平衡,考验着青运会组委会的智慧与能力。青运村的规划建设就是发挥社会力量的典范:这里距福州海峡奥体中心仅数百米,在“商赛结合”的方式下,这些已出售未交付的商品房在完成运动员驻地的“临时任务”后将全部交付。
首届青运会努力压缩行政成本,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福州市执委会副秘书长张涵介绍说:“福州执委会办公用品和运动员村家具、家电、电脑等物资多从南京青奥会折价购入,仅这些项目就节约了2100多万元。”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评价说:“青运会既满足了赛事的需求,又注重节俭、不铺张浪费、不贪大求全,可以说真正做到了‘科学节俭、合理节俭’。”
青运会给各赛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包括海峡奥体中心在内的很多比赛场馆,都将在青运会后对外开放,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和休闲、健身、娱乐场所。
除了场馆设施,青运会节俭办赛、快乐分享的理念,精细化管理模式等“软遗产”,也将传递到更多的国内大型赛事。
青运之火缓缓熄灭,但青春梦想在徐徐放飞。青春奉献友爱,青春激扬情怀,青春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