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北京时间今天零时,2016中超联赛冬季转会窗口正式关闭——这意味着16强已经完成军备竞赛,即将迎接史上最“壕”的一个中超赛季。
回顾整个冬窗转会期,中超的“购买力”令人震惊,首次超过英超成为全球第一。一个又一个国际知名的大牌外援陆续登陆中超,不断刷新“标王”的新价位、国内球员的转会身价也疯狂飙升,难怪外界都把今年的中超戏称为“中钞”。疯狂的“中钞”能否让中超真正蜕变为“世界第六联赛”?这个问号恐怕要等这个赛季结束之后才能拉直。
引援大跃进 标王四易主
在这个冬季转会窗口,广州恒大已不是引援热点的“领头羊”,江苏苏宁和“升班马”河北华夏幸福才是新主角。这两家俱乐部带中超走进引援的超级“大跃进时代”。从初步统计数据上看,申花、上港、国安、鲁能、富力和泰达在这个冬窗的投入加起来的总和也不及苏宁一家。
苏宁和河北之后,恒大、申花、上港、国安、鲁能的投入也超过2000万欧元,以上这7家俱乐部被看做今年中超的“第一集团”,被外界媲美当年的“意甲七姐妹”。综合中超16强在这个冬窗的总投入,比5年前的数字足足增长了近5倍之多。
在各大“豪门”的疯狂投入之下,今年内外援的“标王”身价不断“放卫星”。上港先以1850万欧元签下埃尔克森,打破了去年高拉特的转会纪录。苏宁接着以2800万欧元引进拉米雷斯,舆论哗然。
随后,恒大用4200万欧元买来马丁内斯。谁知两天后苏宁再放“大招”,5000万欧元引进特谢拉。与5年前的“标王”巴里奥斯相比,特谢拉的价位竟然上升了近6倍。加盟河北华夏的阿根廷射手拉维奇虽然转会价码不高,但据传俱乐部给他开出的年薪已经上升到近2000万欧元,雄踞全球第三。
内援方面,今年标王是以1114万欧元加盟申花的毕津浩,折合人民币竟高达8000万元。不少中小俱乐部也趁此次机会,高价售出身价暴涨的本土球员,其中以广州富力、杭州绿城和辽宁队最为典型。
外援融入难 管理成隐患
超级“购买力”并不意味着转化为立竿见影的战斗力。在刚刚过去的亚冠首轮小组赛,中超BIG4已经暴露了这个问题,尤其是苏宁,三个超级外援悉数上阵也未能在越南客场拿回3分。苏宁目前的球队班底已很豪华,但缺少名帅且没有磨合的情况下,仍难称一流强队。这个问题或许会随着新赛季中超的开锣逐步改善。
今年涌入中超的天价外援有19人来自欧洲联赛,其中6人参加过上赛季的欧冠。这班超级外援基本以南美球员为主,集中在进攻端,这与往年无异。其中巴西的国脚级球员多达7人,难怪连巴西国家队主帅邓加都准备收回“不从中超选国脚”的言论。
这些超级外援必须花时间来适应中超的环境、天气场地饮食的差异以及融入新的战术体系。而对各“豪门”俱乐部来说,如何管理这些超级大牌也是一个难题。过去几年恒大成功的秘诀是俱乐部职业化的管理模式,比如怎样平衡大牌外援与国内球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约束和激励大牌外援,等等。像苏宁的特谢拉,日前已经传出“他只想尽快在中超赚够钱然后返回欧洲联赛”的消息。一旦在管理上跟不上,非但无法复制恒大的成功,甚至连巨额的投资都只能打水漂!
青训人才少 造天价内援
“恒大模式”的成功,除了投入和管理两个方面,还有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拥有大批国内一流的本土球员。目前的中超新贵尽管有足够的资金想复制恒大的投入模式,但好的本土球员却越来越少,几近枯竭。毕津浩加盟申花的转会费高达1114万欧元,富力中后卫于洋被叫价9000万人民币——这在前两年简直是天方夜谭。
国内球员身价虚涨的原因,首要在于优秀的后备人才实在太少。于是,各大豪门今年在内援转会市场上不得不为中国足球过去数十年积弱的青训“买单”。在不惜用溢价10多倍的代价来换取国内所剩无几的优秀本土球员外,大量在海外镀金的“低龄国字号球员”也纷纷回流,比如1993到1996年龄段国青的徐新、李源一、韩鹏飞、谢鹏飞等人就相继被多家豪门买断。
内援天价、海外小将回流的行情,也令这个冬窗期的经纪市场陷入一片混乱。如果中国足协再不出台类似NBA工资帽的政策,并鼓励和引导俱乐部在青训方面投入更多资金,中超的泡沫破裂点将提前到来。
80亿元版权投资 能收回成本?
中超在这个冬窗疯狂投入,源自去年中超版权卖出5年80亿元人民币的天价。5年版权的购买方在前两年每年支付给中超公司10亿元,后三年每年支付20亿元,中超16队每队每年能获得的分成平均不过数千万元。但中超在这个冬窗的投入已超过20亿元人民币,这还未计算今年夏季转会的支出和庞大的俱乐部薪资和运营费用,几千万的版权分成恐怕是杯水车薪。
80亿版权的购买方能否“回本”目前无法判断,这需要观察中超往后5年的表现。目前版权购买方将中超未来两个赛季的独家新媒体版权卖出27亿元人民币,这是豪赌中超的前景。但能否赌赢?依然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