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带球,过人,抬腿射门。8月20日上午,王烈顶着烈日,戴着眼罩完成了一连串动作。他已记不清这个动作自己练了多少次。
王烈是四川省盲人足球队队员,这天,他正和队友们在成都理工大学五人制足球场集训,备战9月即将举行的全国第九届残运会。这是四川首支正式盲人足球队,去年11月成立,由10人组成,球员年龄从17岁到29岁。
盲人足球和健全人的足球比赛有着很大不同:按照规则,每队5名运动员,除了守门员可以是健全人外,其余选手视力伤残程度必须达到B1级,即完全丧失视力。目前允许部分有微弱光感的盲人参赛,因此所有参赛队员必须佩戴眼罩,以确保视觉上的完全黑暗。他们在球场上只能凭借装有铃铛的足球发出的声响、教练的指令以及队友们的呼喊声来听声辨位、组织攻防。“现场嗓门最大的要数我们了。”教练员董俊杰自我调侃说,“教练就是队员的眼睛。不过即使有人指引,盲人足球赛仍然是队员之间、队员和教练之间的一场默契考验。”为了取得队员们的充分信任,帮他们克服不敢在训练场上奔跑的恐惧心理,董俊杰等教练员做了很多工作——给队员们买水果、盛饭菜,带他们看病,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尽管完成了情感上的磨合,对盲人队员进行踢球技巧的训练仍然异常艰难。为了达到训练目的,教练员们费尽心思。教一个射门动作,董俊杰要先抬腿做分解动作,从大腿、小腿到脚背,让球员在他的腿上逐一摸过,慢慢感受和体会,然后帮他们反复练习。练好一个动作往往需要上千遍。
盲人参加足球运动,不但艰苦,受伤也在所难免。盲人足球里面贴着6块铁片,重量几乎是普通足球的两倍,每位盲人球员的脚趾盖都踢翻过好几次。队员吴毅正因为6月初的一次训练受伤,至今坐在场边休息。他说:“我正在努力恢复,争取赶上在家乡的比赛,不然太遗憾了!”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队员们却喜欢上了在绿茵场上奔跑的感觉。他们想要传达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希望能通过这项运动,带给更多盲人朋友勇气和自信。“有的盲人过去自己不敢出门,但通过踢球,自理能力明显增强了,自信多了。”董俊杰说。队员张江林曾是一位盲人按摩师,但从2006年第一次接触到盲人足球运动后,他已全身心投入到盲人足球的事业中。“身体素质增强了,这些年很少感冒,懒散的习惯也都改变了。”张江林笑道,足球已是他生命中的一半,如果缺了足球,他的生活会缺少很多乐趣。“我们脚下转动的不仅是足球,还有快乐!”队员王烈自信满满地表示,他们一定要在残运会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回报自己和关心他们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