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就此事展开调查,尤其是目前反映严重的超龄问题。”北京市足协秘书长杨俊生告诉记者,“目前初步调查的结果是,海淀区20名小球员中17人是13岁,房山队本来报名人数就少,只有10个人是13岁,剩下的7个人12岁,身体条件差别确实存在。”
北京市第十四届运动会足球丙组比赛(参赛运动员出生年月日应符合2001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之间的条件)至记者截稿时,全部比赛结束,其中第六轮比赛海淀队以47∶0狂胜房山队的比赛,被众多质疑者认为“海淀区有以大欺小的超龄球员”,“海淀区可能有一个连着打过3次六年级比赛的小球员,不知道今年是否超龄,请组委会进行调查”,一举报者告诉记者。
然而,无论海淀区球队是否有超龄球员,这场比赛的比分都足以令人咋舌——即便以超龄球员阵容对战适龄球员阵容,比分仍然不可思议——或许一位站在中立立场的学生家长的描述,更有助于还原这场47∶0的荒唐比赛,“比赛一共就70分钟,上下半场都是35分钟,再除去捡球的时间,47个进球几乎相当于每分钟都进一个球,防守方(房山队)基本就不踢了,都站着,中圈一开球就失误,等于直接踢给进攻方(海淀队),海淀队就直接带球到房山队禁区打门,房山队根本不防守,就看着海淀队一个一个地进球,最后一吹哨,47个,计分的人都觉得没意思。”
房山队的孩子们,为什么在这场比赛中放弃抵抗?
“交白卷”源于不抵抗心理
一个被北京市体育局否认了的说法是,代表房山队参加本次市运会足球丙组比赛的球队,当中有几个是海淀区的孩子,“房山这个年龄的球队人不多,而且水平比较低,所以海淀区一个学校派了几个队员帮助房山区参加这个比赛”,有人告诉记者,“不过,海淀区‘赞助’的这几个‘外援’,本身也没经过什么专业训练,就是稍微有点儿基础,但专业水平比较低,这次参加比赛也就是走个过场,锻炼一下,没想到赶到这个节骨眼上,打了这么一场比赛。”
这个“节骨眼”上的比赛背景,是丙组这8支球队在单循环赛制下打完第五轮后,实力强劲的海淀队和东城队均为4胜1平(双方交手以0:0战平),为依靠净胜球优势压倒竞争对手东城队,海淀队必须要在最后两轮比赛中捞足净胜球——而房山队碰上本组中综合实力最强的海淀队,丢盔弃甲在所难免。
“我认为房山队中有海淀‘外援’这种说法并不成立,我们的报名程序很严格,都是按照各区县孩子们的身份证和学籍来报名的,海淀区学籍的孩子应该不会出现在房山队中,而且参加丙组比赛的孩子,应该都是北京市足协注册过的小运动员,跨区参赛的情况不被允许,除非是有交流协议、在北京足协备过案的运动员才会跨区县比赛。”一位北京市体育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这场比赛从比分看,确实是一场不正常的比赛,但其实也是多种因素凑在一起,才打出这么一个比分。”
按照工作人员的解释,出现荒唐比分的第一个原因,还是“北京各区县之间足球水平差异过大”,“房山这个队基本上没有足球专业基础,前面几轮输给朝阳区和东城区都是10个球。其实,我们也是为了鼓励大家都来踢球,让孩子多参加比赛才制定的比赛规则,海淀区的球队基本上是人大附中三高梯队,那是全国招生的半专业球队,所以海淀和房山两支球队完全不在同一水平上,不只是球员,教练也一样,海淀的教练是退役的职业运动员,房山的教练就是普通体育教师。”
而第二个原因,也与房山队崩盘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我们已经向房山那边了解过了,这场比赛房山队从教练到队员都已经心理上放弃了,相当于交了白卷,现在他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造成的恶劣影响了,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他们能够放下包袱,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让他们好好打完最后一场比赛。”
家长愤怒围观者的麻木
“我是听一个孩子给我讲这场比赛为什么踢成这样的,我的孩子以前和他是队友,孩子其实挺无辜的,他们意识不到自己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这场比赛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最痛心的是,这场比赛的裁判、教练,包括组织者和官员,看见这样的比赛竟然无动于衷,不但不当场制止这场比赛,事后好像也不打算追究责任。”这位家长对参与者的冷漠和麻木表示愤怒,“我们这些家长,明知道现在足球大环境不好,还坚持让孩子练习足球,自己吃的苦就不说了,前途是不是光明也不说了,最主要就是对足球有种感情,我们喜欢足球。但现在孩子们从小就接触这种恶心的比赛,家长们还能有多少热情让孩子们继续踢球?”
事实上,赛事组织者举办比赛的初衷,绝非打击孩子们的锻炼热情,相反,正如北京市体育局工作人员所言,“是为了推动北京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发展,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校体育锻炼风气,让更多的教师和孩子重视体育锻炼”——相关部门提供给记者的数据表明,今年的第十四届北京市运动会,全市共有16个区县组队参加27个正式项目的比赛,报名参赛人数共计7776人,其中运动员6512人,比4年前上一届运动会增加了1139人。
但让一场普通足球比赛“变味”的,或许是“团体项目冠军按3枚金牌计算”的“全运规则”——团体项目冠军多发金牌这一做法当然无可厚非,不过,隐藏在某些官员心中的“锦标主义”和对金牌的过度追求,从来都是阻碍中国体育界健康发展的巨大毒瘤,弄虚作假乃至违法乱纪行为,上到全运会下至市运会概莫能外。
“我觉得这种唯金牌论的事儿不用再说了,就好比这次47∶0的比赛,我觉得不应该把压力提前灌输给小球员,应该让他们当作一场正常的比赛来打,输赢都是自己的真实水平。”体育社会学家金汕说,“虽然小孩子比赛出现大比分很正常,但这种超出接受范围的不正常的比赛,对孩子是一种伤害。现在都在议论校园足球,校园足球的精髓是让孩子健康快乐地踢球,这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