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1月2日,《谁是棋王》中国围棋民间争霸赛首场小组赛在CCTV5如约与观众见面。已经办了四季《谁是球王》民间体育系列赛事的总导演辛少英看着这期节目心中还是有些忐忑,因为这一次她要办的不再是乒乓球、羽毛球或足球这样人人皆知、男女老少都乐于参与的体育运动;这一次,她和她的团队将视线对准了围棋——一项高深莫测却历史悠久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体育项目。
为什么要做围棋民间赛事?一档围棋比赛为何要融入泥人、紫砂壶这些元素?《百家讲坛》的学者为何会出现在围棋比赛?节目播出后,有幸与辛少英导演做了简短的采访,听听她讲述《谁是棋王》背后的故事。
记者:《谁是棋王》现已完成两站小组赛录制,首轮录制地选择无锡有何特别的寓意?在选择举办地上有何特别的考虑?
辛少英:我们有意选择在江南地区的无锡和杭州作为《谁是棋王》小组赛的前两期节目,因为那里曾经是无数文人的精神故乡。说到围棋,杭州有围棋博物馆,无锡有乾隆下棋而留下来的寄畅园,出自明代的棋王过百龄也是无锡人。既然《谁是棋王》是寻找草根的“棋王”,第一站当然要去老棋王的出生地无锡,向老棋王致敬的同时,也希望江南丰厚的文化带给我们更多的灵感。
记者:《谁是棋王》八站小组赛各设了“棋王八景”,这八景的创意从何而来?为何要把八景与围棋联系在一起?可以简单解释下第一景“太湖枰风”的含义吗?
辛少英:八个组别的比赛,分别在八个人杰地灵的城市进行。由于每一期节目都侧重于不同的围棋文化主题,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地域风景线,以及不同的民间围棋新气象,最终形成八期不同的《谁是棋王》的风景,因此称之为棋王八景。
例如第一期在无锡,无锡有“太湖明珠”之美誉。枰是围棋盘,我们的赛事无疑为当地带来一股围棋热风。所以,这一景概括为“太湖枰风”。而枰风又与屏风谐音,寓意节目所展示的无锡一幅幅人文风俗的图画。
第二期赛事在杭州,这一期的主题是“棋之乐”,称之为“钱塘棋乐”,乐在棋中,棋乐融融,各得“棋乐”。第三期在保山,因为有珍贵的围棋永子,还是著名的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因此为“保山思棋”。第四期在张家界的武陵源区,主题是“棋之养”,围棋文化带给人的修养、学养。我们又由浅入深地细分为四个部分,心静、心净、心境、心镜,所以称之为“武陵棋境”。
记者:从第一期节目来看,单纯的“下围棋”并不是节目唯一的内容;相反的,节目中融入了许多诸如“琴棋书画”这样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象征元素,比如泥人、紫砂壶、武术。为什么要在一档民间围棋比赛的节目中加入这些元素?
辛少英:古人把琴棋书画并称四艺,这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围棋首先是一种竞技,它是追求胜负的,但它也是一门艺术,在它的发展中与艺术是息息相通的。我们在无锡采访了惠山泥人和紫砂壶的非遗传承人,他们都谈到了与围棋的关联,比如惠山泥人的一个重要的创作审美原则是“满而不塞,繁中有简”,这与围棋“无眼不活”以及追求简约的棋理是相通的。节目中加入这些元素,不仅让节目变得更加生动好看,也更加具有了文化的内涵。
记者:还将有哪些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出现在之后的节目中?
辛少英:比如在杭州,我们把茶艺和琴箫文化引入节目,而这些并不是孤立的。比如在比赛的开局阶段,茶艺师泡的是淸茶,希望选手放平心态;当比赛进入中盘的胶着状态,他们给我们展示了浓烈的红茶……不能不说,围棋与我们的文化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当然在这一期中,我们还介绍了书法大师王羲之的《兰亭序》等。将来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将当地的文化元素引入节目。
记者:首期节目的做客嘉宾是《百家讲坛》的知名学者讲师王立群、郦波。为什么要请两位文化学者来到一档民间围棋赛事呢?
辛少英:我们的节目是一档文化含量很高的节目,需要学者用他们的视角和学术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观众普及中国文化。特别巧合的是以《史记》闻名的王立群教授支持的选手名字就是史记。这样我们请王立群老师用史记体来介绍选手(司马迁曰:史记同学何者,南京人也,以人小而弈道之精也)。而擅长诗歌的郦波老师则用诗歌的方式介绍了他支持的选手。这些内容都让节目有了文化厚度,也很幽默。
记者:之后的节目还将邀请到哪些领域内的嘉宾?
辛少英:各类嘉宾都会邀请,比如第三集在云南保山就会有与军事有关的嘉宾。因为那里的腾冲曾经是战略要冲,二战中有松山攻坚战、腾冲围歼战和龙陵大会战,军事也会是我们那期节目的重要部分。
记者:作为《谁是棋王》的总导演,您想通过这档节目让观众了解到什么?
辛少英:我们希望通过这档选秀节目,更多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围棋,在几千年来的发展中与我们的文化与生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的节目用文化来包装这档赛事节目,目的就是为了让赛事变得更加鲜活,更加富有感染力。另外,也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在新时代里更加富有生命力,唤起民智;让更多的人能热爱围棋,并从中受益。我们是怀着敬畏之心在做这档节目,越做越领悟到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