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独竹漂是指运动员脚踏漂流在水面上的单棵楠竹,依靠小竹竿划动实现水上漂行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的运动项目。
水域与航道
水域
比赛应设在静水水域,起点线与终点线平行,并与航道线垂直。
航道
航道宽不少于8米,各航道宽度相同。
根据参赛队数和水域条件,设3~6条航道。航道编号按终点裁判台的位置,以近侧为1道,远侧为末道。
航道水域最浅处水深应不少于2.5米,不得有漂浮物和水下障碍物。航道一侧应设不少于10米宽的水域作交通附航道。在起、终点线后各设不少于30米的准备区域和缓冲区域。
场地设施
航道线应设置浮标,浮标的颜色为黄色和红色。浮标为圆形,直径0.35米。黄色浮标自起点至距终点30米间安置,间距10米;距终点20米范围安置红色浮标,间距4米。起点线和终点线两端的延长线上(6米以外)必须设置标志杆,直径2厘米,高3米。
起点、终点处应标明每一航道的编号,编号牌安置在起、终点线向外延伸线上,条件许可时悬挂于离水面不少于3米高的空中。 (2015年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独竹漂和龙舟比赛场地示意图)
器材
竹漂
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由3节长度2.5米的漂体连接而成,总长度7.5米(±0.05米),直径0.16米(±0.005),总重量30(±1)公斤。 采用天然竹材制作,规格与复合材料竹漂相仿。
划竿
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由2节长度2.25米的竿体连接而成,总长度4.5米(±0.005米),直径0.04米(±0.005米),重量3.5(±0.5)公斤。
采用天然竹材制作,规格与复合材料划竿相仿。
航道牌
距竹漂的前端5厘米处设置一高30厘米、宽20厘米的航道牌,牌上标有航道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