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体育台 > 新闻资讯

柔道教父目睹昔日弟子圆梦 曾自开饭馆保队员营养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5日 09:12 | 进入体育论坛 | 来源:沈阳晚报 | 手机看新闻


热点推荐 更多

赛事推荐 更多



  本报专访中国柔道金牌教练刘永福  9月5日,柔道女子78公斤级决赛中,奥运冠军杨秀丽在加时赛中惊险战胜江苏选手丁玉平,四年磨一剑,一雪上届全运会失利之耻。

  然而,在聚光灯下,杨秀丽的身后却少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柔道教父”刘永福。

  夺金之时少了一个身影

  一个漂亮的一本,杨秀丽将江苏选手丁玉平结结实实地摔在毯子上,全场一片欢呼,这位奥运冠军终于拿到了自己第一块全运金牌。

  向观众致谢后,杨秀丽跑下场与指导她的济南军区柔道队教练王晓明拥抱在一起,两个人互相用力拍打着后背。

  “特别高兴,特别激动,又经历了四年,一直在坚持着,最后能参加,再拿冠军,这是对我平常训练的肯定,我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有一个优秀的教练……”赛后,在媒体混合采访区,杨秀丽很是动情。

  “能不能请刘指导过来说两句?”一位电视台记者请求。杨秀丽愕然。旁边一位记者小声提醒,“她的教练已经不是柔道教父,她这次是代表解放军。”

  这个小插曲很快被运动员颁奖仪式和新闻发布会打断,记者们争先恐后向杨秀丽提问,没人再问起刘永福,聚光灯下,再没有了“柔道教父”的身影。

  刘指导哪去了?没几个人知道,似乎也没几个人关心,当杨秀丽登上冠军奖台的时候,刘永福已经悄悄离开柔道馆,回到家中。“秀丽发挥很完美,她能拿全运冠军是我最后一个心愿,下届全运会,我也许就是一个观众了。”刘永福动情地说。

  “我看完比赛就回家了。”电话里,刘指导的语气仿佛一个局外人,那种声音,没了往日弟子夺冠的兴奋,没了指点后辈的霸气,有的,只是一位六旬老人阅尽沧桑的平淡。

  “秀丽能够拿这块金牌,这是她努力的结果,这次全运会她每一场都很认真,非常完美,上次全运会她没发挥好,这次如愿了,保持这种状态,我觉得她还有希望参加奥运会。”对于自己的弟子,刘指导仍然不吝赞美之词。

  十一运后,金牌教练刘永福不再担任辽宁女子柔道队总教练一职。辽宁柔道队进行内部改革,男女柔道队内部都分成8个组,大级别4个组,小级别4个组,每个组都有专人负责,刘永福只管杨秀丽。随后伦敦奥运会上,杨秀丽败北,师徒二人饮恨英伦,“金牌教父”的神话没能再上演。那之后,杨秀丽全力备战全运会,但由于她已于2006年参军,成为济南军区八一柔道队的一员,因此,在全运会的赛场上,指导工作主要由八一队来完成,刘永福配合指导。

  “我以后就是个观众”

  这也许是刘永福最后一届全运会,由于年龄关系,他很可能在全运会后退休。昨日,谈起此事,刘指导表现得很豁达,“我未来的任命还要等省体育局领导来定,也许下一届全运会,我就是个观众了,但不管怎样,我都会一直关注中国柔道,我也相信,年轻的教练会带出好队员,会带出更多的冠军。”

  之前,曾有报道称,刘永福未来会担任辽宁柔道队公关推广负责人,利用自己的名气和人脉,帮助辽宁女柔开拓市场,寻找投资。对于此事,刘指导辟谣,“根本是无中生有,如果我退了,我就把所有工作都交出来,我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公关推广负责人。”

  未来,真的不会在教练席上看到刘指导了吗?想到这,让人一阵心酸,多年来,刘指导就是中国女柔的一面旗帜,他的离开,也宣告一个群星璀璨时代的结束。

  宽大的黑框眼镜,棕色的纯皮腰包,嘴上一根中华烟,那是刘指导标准的江湖身影。初识刘指导是在三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小记者,由于要写北市场跤场往事,一位老记者带我找到了刘指导。采访地点就在南湖大院旁边刘指导开的“柔情似水”饭馆,去了先不聊,摆茶道,刘指导准备了上好的乌龙茶,一定让我俩尝尝,我不懂茶,另外一位略懂,连声说是好茶。刘指导默而不语,用粗壮的手指有模有样摆弄着精巧的茶具,一泡连着一泡,早上没顾上吃饭,胃很快就空了,可精心准备的采访却迟迟无法开展。刘指导接受采访永远热情,但实在不善言辞,这一点采访过他的记者都有体会,不管什么问题,他的回答很少超过20字。于是,刘指导那边喝茶气定神闲,我这边心里急得火上房。很快,到了中午饭点,“必须留下来吃饭,都给你俩准备好了”,上了四菜一汤,荤素搭配合理,肉是结结实实的肉,菜是干干净净的菜,没有油炸,没有辛辣,刘指导还给我俩倒了两杯他自己泡的药酒,说是非常补身体。

  吃好喝好,但那真是一次失败的采访,以至于后来,看到那些刘指导接受采访妙语连珠的对话,我总有点心生疑虑。

  一辈子把利留给弟子

  说到北市场跤场,不能不提刘永福的师傅董永山。在旧社会,北市场跤场很有名,云集了不少江湖高手,董永山是跤场的大掌柜,人不壮实,但功夫了得,据说一辈子没遇到过对手。新中国成立后,跤场纳入体制,摔跤手进入北市场曲艺厅,吃上了工资,一度靠表演为生,生意也不错。“文革”后,北市跤场没落,摔跤手纷纷转行,董永山后来在西关开了家饭店,从此隐居江湖。

  就在董永山最没落的时候,一个年轻的摔跤爱好者慕名登门求教,这个人就是刘永福。“我能爱上柔道,都是因为当年在跤场看摔跤,那时一直想拜师,但老先生并不是什么人都收,看天赋,也看人品,我后来在省、市拿了几个冠军,有了点名气,这才敢登门拜访。”刘永福后来回忆。

  师徒二人的故事,在那样一个复杂的年代,自是辛酸居多,董永山人生失意,颇有点电影《一代宗师》里叶问的况味,于是人逢知己,技艺手把手倾授给刘永福,许多中国古典式摔跤的精华有幸没失传。1983年,刘永福担任辽宁女子柔道队的教练,开始把中国古典摔跤的技法融进柔道,结果弟子出去打比赛,瞬时就把对手打傻了。

  技艺只是一方面,董永山对刘永福的影响还在于做人。体育圈也有争名逐利,这些年,很多队员和教练闹出矛盾,归根结底离不开一个“钱”字,刘永福能带出这么多好徒弟,每个徒弟都对他崇敬有加,这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做到的。当年备战雅典奥运会,体院给袁华、孙福明两人开的工资是每月1500元,为了鼓励她们的训练的积极性,刘永福私下里给她们补到每个月1万元,袁华给补了两年多,孙福明补了将近一年。怕小队员营养不够,刘永福开了饭馆,饭店成了小队员们的食堂。“把利永远留给徒弟,自己收获的是名。”董永山这句教诲影响了刘永福一辈子。

  告别柔道场,刘指导未来会做什么?他自己没有透露,让我们祝福这位金牌教练健康长寿,他蹒跚的影子将永远定格在中国柔道界的辉煌中。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3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