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刘翔要复出了,张培萌要突破10秒了,李金哲、王宇们要抢班夺权了。2013年,在莫斯科上颗粒无收的中国田径军团,在处于大时代变革的前夜——有关方面据说在借鉴中国游泳,进行一场洋务化运动。2015年的鸟巢田径世界锦标赛,会是中国田径喷薄欲出的节点吗?
无从考证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8月29日,赴美治疗了11个月的刘翔低调返沪;一天后,第十二届全运会如期召开。这两个镜头总不免让人进行横向关联,浮想联翩。
镜头前的刘翔不仅是体形有了变化——体重从86公斤增到了90公斤,面对记者时的态度也多了几分平实和谦和。阔别公众近一年的他,已经收起了以往脸谱化微笑,官方语汇,以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漠然。见到辛苦在机场蹲守的记者,他会折回来说声“谢谢”。对于抛来的各种话题,他也不会习惯性地一挑眉毛,然后启动自我防护程式。
“我会重返赛场”,当被问及是否退役时,刘翔提高了语调,一字一句地说,“不管怎么样,我还会继续努力。我对这个项目还有感情,我必须跨出去。”
坦白而言,听到这话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欢欣鼓舞,甚至可以说有些抵触。在大多数人眼中,当下正是30岁的刘翔选择退役、重构个人生活的最好契机。事实上,在他淡出的这段日子里,各种大型赛会中,110米栏已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奥利弗、梅里特等国外好手将刘翔曾经的世界纪录刷新到12秒80。体育主管部门已经对他不再有过多的成绩诉求,那些曾蜂拥在他背后的商业品牌,也迅速切换到了孙杨和张培萌等新的大众偶像上。而他自己,竞技生涯走在下坡路上已有相当时日。他那众所周知的脆弱脚踝,也如同随时可能点燃的引线,不知道什么引爆。
关于伤病,刘翔的上海籍队友、游泳奥运冠军刘子歌曾这样跟我形容:“伦敦奥运会后,我的颈椎第三、第四节劳损,腰椎也有很大程度的劳损,经常出现压迫神经的症状。每天训练结束后,我会安排在晚上7点到9点进行治疗治疗,否则没法恢复。而一旦压迫到神经就会影响新陈代谢,无法保证第二天完成高质量训练。全运会决赛时,自己一度担心自己的颈椎会突然断裂。”在和伤病进行了反复搏斗后,这个倔强的女子在本届全运会后毅然决然地选择退役。24岁的她,说自己将远离游泳,希望自己“过上朝九晚五的生活。”
刘翔面对的问题似乎更加显然。一边是普通人的朝九晚五的日子,结婚,生子,平淡而踏实;一边则是重返跑道,以及几乎必然而至的质疑、非议,甚至嘲讽。人们会再次议论起两届奥运会上他的蹊跷表现,并对他的种种活动进行预测,恶搞和消费。该如何走,多数人看来似乎本并不难。
也正因为此,刘翔的选择在大多数人眼中更像是一场赌博。
“刘翔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人。他希望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要证明给那些怀疑他的人看。”我的同行、《解放日报》记者张玮非常熟悉他。在回来后的某次训练中,刘翔曾留下这样一组镜头:在美国康复师的帮助下,刘翔进行着拉伸训练。看似简单的动作,刘翔却痛苦地紧闭双眼,一遍下来,早已汗流浃背。刘翔说,自手术之后,自己的脚踝一直在与酸痛做斗争。他的教练说,他走上跑道将在明年的仁川亚运会上。官方的报道则称,他最大的期待是2015年在鸟巢举行的田径世锦赛——那里,曾留下他刻骨铭心的第一次退赛,也是他饱受争议的起点。
从生理学和医学的角度来看,刘翔的复出或许并不明智,甚至有些反科学的。但从竞技体育的本意出发,刘翔的选择无疑是令人尊敬和感佩的。他留恋栏架,留恋这个既为他赢得过掌声也听到过嘘声,既魔幻又现实,既昂扬也颓废,既有过爱更有过痛的地方。
个人角度判断,这可能也是一次小小的文化突围——在“金牌体育”和举国体制中另一种成长。刘翔终于可以不必像他的前辈——朱建华和李宁等那样,背负太多体育之外的东西,比如团队,民族,国家,也不用计较每一次成绩的得失。他可能在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中享受跨栏,享受体育。
这次,他或许还会再次摔倒,但,请给他掌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