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今年的CBA体能测试,注定要在一片口水中结束。虽然测试标准号称“史上最严”,但是因为补测机会多等原因,绝大多数球员都能通过——既然这样,体能测试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难道只是为了走过场?
今年的CBA体能测试,由于不设免测名额、港台球员也要参加、测试标准提高、计分项目增加等因素,使得不少球员望而生畏,在前两天的强度投篮以及专项速度耐力测试中,也确实有不少名将落马。但篮协方面却表示,队员如果首次测试无法通过,至少还有3次补测机会。其实不少球队选择在测试当天就进行补测,23日前还可为个别队员安排再次补测;集训后联赛开赛前在北京还有一次统一补测;有伤队员痊愈后,可以提前5个工作日提交书面补测申请,在比赛客场参加补测,如果通过,就能获得当天晚上的上场资格——谁都能看出来,篮协安排这么多次补测机会,就是为了保证球员能够统统拿到“上岗证”,其结果也可想而知。
实际上,每次CBA体能测试,篮协总是落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有时甚至骑虎难下。首次体测球员大面积不过关,不但各球队以及球员不满意,甚至连篮协工作人员也慌了——如果真有这么多球员不过关打不了比赛,那联赛怎么办?那么篮协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无奈之下,篮协只能在补测中为球员“安排”通过机会——前两日的体测媒体都可以观看,但是昨天的力量测试以及各项目补测,篮协却搞起了封闭,一律不准媒体观看。
“正式测试不过,补测大量过关”,成为CBA体能测试的一大特点,个中玄机令人寻味。实际上,为了能让球员通过体测,篮协也是煞费苦心,补测 “关起门来”进行,俗话说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的结果显然是皆大欢喜。万一有些队员补测也通不过呢?没关系,篮协总会有办法,昨天一名篮协官员就表示,虽然这次没有免测名额,但是“未来还会不会有免试的,要看中心领导的研究结果,比如对国家有所贡献的(就可能免试)。”
CBA体能测试,首先是科学性和必要性就值得商榷,在执行过程中,又如同走过场一样流于形式,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测试,真有存在的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