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体育台 > 新闻资讯

全运游泳综述:浙江“一家独大” 模式难复制?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2日 11:12 | 进入体育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新闻


热点推荐 更多

赛事推荐 更多



  新华网沈阳9月12日体育专电(记者吴书光、周欣、王莹)第十二届全运会游泳比赛(包括公开水域)共有34块金牌,浙江队独得15金,此外还有3银7铜入账,以孙杨、叶诗文、汪顺、徐嘉余.傅园慧为代表的“90后”挑起了浙江泳军的大梁。

  中国游泳看浙江

  近年来,浙江游泳人才辈出:奥运冠军罗雪娟、孙杨和叶诗文、男子世界亚军吴鹏、陈桦、杨雨等都是其杰出代表人物。

  沈阳全运会,孙杨、叶诗文分别贡献单项3金和2金,让很多无缘金牌的省市队伍“眼馋”,再加上接力的胜利,汪顺包揽男子200米和4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徐嘉余“垄断”100米和200米仰泳金牌等,90后已经成为浙江游泳的主力军,甚至撑起了中国游泳的“天空”。

  “中国游泳看浙江”,浙江盛产游泳天才?为什么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后备人才?运动员天赋好、教练员执教水平高是关键原因,最关键的则是浙江体育局在人才培养机制上的探索,和浙江人骨子里对游泳的认同。

  “无论孩子能否被教练选中进行专业培训,至少能够强身健体和自我保护,”这几乎是所有浙江家长们的共识。

  曾培养出罗雪娟、孙杨、叶诗文三位奥运会冠军,以及陈晔、杨雨、吴鹏等名将的浙江陈经纶体校的柏自悦曾经说过:“是杭州人就必须学会游泳,不会游泳就不是杭州人。”可见游泳的普及程度之高。

  任何一项运动选拔顶尖人才都离不开庞大的运动人口,游泳也不例外。以杭州为例,业余体校每年也会在各幼儿园、学校适龄学生中初选游泳苗子3000名左右,利用暑期各类夏令营进行40天初步培训,再从中选出350名有发展潜力的游泳优秀苗子充实到训练队伍中,保证训练规模常年保持在1200名以上。

  另外,业余训练性质也是解除浙江家长后顾之忧的重要因素,“不耽误孩子学习”,既保障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又带动了中小学校游泳项目开展的氛围。

  大城市难复制“浙江模式"

  “浙江模式”看似简单,但在很多城市却难以实施。究其原因,苗子少、家长不支持孩子从事体育运动是最主要因素。竞技体育的残酷性,成材率不高,一旦参加专业训练而耽误了学业,最后未能进入专业队并拿到好成绩,孩子以后生活存在问题。

  这是家长们普遍的担心,也就是说,家长可以让孩子把游泳当作兴趣,但成为专业运动员并不在家长们的考虑范围,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备受宠爱,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苦,更不愿意孩子脱离社会、脱离家庭、脱离学校的生活。

  这似乎成了一些大城市体育局的共识:经济越发达,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从事体育运动的几率就越小。比如北京就面临无米下炊的困境,培养了好几年、边学习边训练的二线队员一个都不肯进入一线专业队,宁愿从此放弃游泳,也不离开所在的重点中学。在是否愿意成为专业运动员,是否愿意当全国冠军、世界冠军的“选择题”面前,所有人都选择了放弃。

  中医讲究对症下药。浙江游泳在选拔人才、业余训练的模式值得推广,而在大城市中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寻找突破口?也许以学校体育为根本,提高运动项目的专业性,将是解决游泳项目、乃至所有体育项目后备人才的根本手段。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3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