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体育台 > 新闻资讯

"爱哭鬼"杨伊琳变奥运冠军 成体育大学大一学生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2日 11:45 | 进入体育论坛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手机看视频


热点推荐 更多

赛事推荐 更多



  “中国的霍尔金娜”,这是杨伊琳在体操江湖里的“封号”。现在她还有了一个身份: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大一学生。

  和俄罗斯“冰美人”、现代女子体操的形象代表斯维特拉娜·霍尔金娜一样,杨伊琳有着修长的身形、灵动的姿态、秀美的气质,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高低杠公主”。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入国家队仅一年的杨伊琳凭着超强的心理素质和稳定的发挥,一举拿下了“一金两铜”。但谁也想不到,这个在奥运赛场上淡定从容的姑娘,小时候竟是个“爱哭鬼”。

  5岁时,广州花都市体校的教练到杨伊琳所在的幼儿园选“苗子”,一下就看中了她。杨伊琳的父亲是个体育发烧友,知道女儿被看中,二话不说便将她送到了体校。就这样,杨伊琳开始了她15年的体操生涯。

  初进体校,杨伊琳的“爱哭”让教练们伤透了脑筋。教练凶一点哭,动作学不会哭,想父母了也哭。从市队哭到省队,杨伊琳直言,“后来教练们都被我哭烦了”。

  但往往哭完就没事,该训练还是会训练,有点稀里糊涂的杨伊琳从没想过打退堂鼓。只是,进体校后的她成绩一直不突出,最初的两三年,一次大赛都没有参加过。

  直到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替补一个受伤的女孩儿,进了广东省体操队。在省队,杨伊琳渐入佳境,并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2007年,国家队缺高低杠人才,从小在高低杠上就优势明显的杨伊琳顺利地调入了国家队。

  到了人才济济的国家队,杨伊琳最初有些不起眼,但一段时间后,教练发现她每天都在进步。杨伊琳和教练之间非常默契,往往是“一点即透”,这让她在进国家队后成绩“突飞猛进”。2007年,进国家队仅半年多后,杨伊琳就代表中国参加了世锦赛。

  经年累月的高强度训练让体操队的女孩儿们身体疲惫,“国家队”这个平台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大家的心理压力,而杨伊琳的心态却出奇地好。“父母和教练说什么我就做什么。我没有太多想法和规划。”杨伊琳说,也许这种迷糊和“不求上进”反倒成全了自己的心无杂念,“训练的时候刻苦训练,不训练的时候该吃吃该睡睡。”

  但竞技体育终究是残酷的。北京奥运会,12个女孩儿争夺6个名额,竞争的残酷可想而知。和队友一起,杨伊琳训练更刻苦了,长年的大强度训练在她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伤病。

  付出终于有了收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除了自己夺得一金两铜,杨伊琳还和队友共同摘得了一枚高含金量的团体金牌,结束了中国女子体操队从1953年建立以来无团体金牌的历史。

  只是,当杨伊琳兴奋地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时,她没料到,这就是自己体操生涯的巅峰了。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的12月,杨伊琳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世界杯跳马项目中,一个落地动作顶住了腰。2009年1月,当奥运冠军们频繁现身春节前的各大晚会时,杨伊琳被推进了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手术室。躺在医院几个月,她错过了整个冬训。

  腰伤病愈后回到国家队,杨伊琳必须从头开始练——劈叉、压腿、前后滚翻,像一个初学者一样,从最基本的动作练起。

  但糟糕的是,几个月不训练,杨伊琳惊讶地发现自己的个头长高了好几厘米,这对体操队员来说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更让她沮丧的是,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在一批迅速成长起来的小将面前,似乎已经优势不再。

  2012年,她从伦敦奥运会的选拔中败下阵来。杨伊琳第一次感觉到,不管退不退役,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结束了。

  “不想画句号也得画了。”杨伊琳有些无奈。沉默了一会儿,她补充道,“其实我觉得,运动员应该在最完美的时候画上句号。”

  如今,杨伊琳已经是一名大一学生。像所有同龄人一样,她过上了为考试发愁却又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

  杨伊琳很喜欢明星组合SJ—M,这让她看起来和所有20岁普通女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她心里明白,15年的体操生涯已经在她的生命里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她的吃苦耐劳,她的淡定从容,都是体操赐予她的礼物。

  杨伊琳说,这15年,她从没后悔过。“现在很多父母都不愿意送孩子去练体操。但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还是会练体操。”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3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