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体育台 > 新闻资讯

女单决赛旋转对决速度 李晓霞技术体系成新标杆

发布时间: 2013年05月20日 05:37 | 进入体育论坛 | 来源: 搜狐体育|手机看视频


热点推荐 更多

赛事推荐 更多



  4比2,几经波折,李晓霞继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和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两次在女单决赛折戟之后,终获得世乒赛女单冠军,成为乒坛第四位女子大满贯选手,而李晓霞在本次比赛中所展现的技术体系,也成为了女乒技术发展中的新的标杆。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速度型打法占据了世界女子乒坛的至高点,第一位女子大满贯选手邓亚萍,便是以速度著称,同时期的乔红虽然也夺得过世乒赛的女单冠军,但整体锋芒比之邓亚萍仍尚有一段距离。这种现状随着王楠、李菊等选手的涌现而发生了变化,他们吸收了欧洲的弧圈球技术,并有机的和中国传统式打法的击球点早、线路变化多等特点结合起来,最终成功延续了中国女乒的辉煌,王楠成为了第二位女子大满贯选手,并连续三届夺得世乒赛的女单冠军。这段时期,在旋转和速度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旋转的作用开始压过速度,成为乒坛技术的新的发展方向。

  之后,中国队率先提出“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口号,郭跃,从某种意义上便是其中的产物。发球好、变化多、线路刁、正手跑动范围大,郭跃的技术特点堪称男子运动员的缩略版,但是由于女子在身体素质上的先天性弱势,尽管郭跃在2007年女单决赛力压李晓霞获得女单冠军,但并未成为中国女乒真正的领军人物。反之,以相持打法为主的张怡宁,则顺利接过王楠的接力棒,成为了中国女乒的又一个标杆,而她在反手快速相持中能够主动增加旋转,也成为了她成功的重大因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乒坛进入无机时代,在球速变慢、旋转减弱的趋势下,女乒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上旋球的质量以及正手的使用率。经历了近乎四年的磨砺,李晓霞堪称其中的集大成者。刚刚结束的世乒赛女单决赛,堪称力量、旋转和速度之间的经典对决,比赛中,李晓霞以两面势大力沉的弧圈球给了刘诗雯极大的压力,而且她屡屡在关键使用侧身技术为自己造势,尽管刘诗雯一路纠缠到第六局,但整体走势仍由李晓霞掌控。从这场比赛不难看出,在越来越强调进攻的主动性的现在,击球质量已是重中之重,也是能否长时间占据世界顶峰的最大保证,这种发展趋势下,击球质量无出其右的李晓霞,在解决了自己以往的心理素质等客观问题之后,成为乒坛继邓亚萍、王楠和张怡宁之后的第四位大满贯选手,可谓是名至实归。

责任编辑:殷实

热词:

  • 乒乓球
  • 世乒赛
  • 女单
  • 李晓霞
  • 刘诗雯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3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