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 古代称为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早在四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了古代摔跤活动。据《礼记·月令》记载,周代把摔跤、射箭和驾车三者列为军事训练项目。到了汉代,摔跤还作为表演项目演出。晋代,多在元宵节举行摔跤比赛。唐代多在春秋两季举行比赛,也作为宫廷娱乐的项目。五代时期,摔跤技术强调轻 便敏 捷 ,名手辈出 ,出现了中国第一部讲摔跤的书——调露子的《角力记》。宋代还出现了女子摔跤。民间有摔跤组织角抵社。这一时期的摔跤比赛分三个回合。比赛中间不许抓住裩儿和拽起袴儿,但可以拽直拳,使脚剪,拳打脚踢都行,这与日本的相扑从场地、仪式到规则都基本上近似 。比赛结束 , 获胜者可得银碗等奖品 。清代设有善扑营,专门训练清朝贵族青年摔跤,他们常为王公贵族表演 ,或与蒙古族、回族摔跤手比赛,这叫官跤,摔跤手和教练员都是终身职业。华北等地民间摔跤叫私跤。摔跤者穿特制的短上衣(叫褡裢),系腰带,穿长裤,衣、带可以抓,全身可以握抱,但不许抓裤子,不许击打,不许使用反关节动作,三点着地(两脚加一手一膝着地)为失败,三跤两胜,没有时间限制。练习或比赛由有技术权威的年长者主持,充当教练和裁判。民国时期在北京、天津等地有不少人以表演摔跤为职业。当时的武术组织中央国术馆和精武体育会也有摔跤科目,曾举行过几次全国性比赛。1936年,还进行过女子摔跤比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国式摔跤有了很大发展。1953年,中国式摔跤被列入国家体育运动竞赛项目,并举行了全国比赛。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布了《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1957年颁布了《中国式摔跤规则》。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按体重分为10个级别。每场比赛分3局,每局净摔3分钟,两局之间休息 1 分钟。比赛在平坦柔软结实的8米×8米的垫子上进行。运动员身穿柔软结实的短上衣,系腰带,穿长裤,全身可以握抱,可以抓摔跤衣和腰带,但不许抓裤子。中国式摔跤只许站着摔,摔倒后就停止,然后重新开始比赛。按照把对方摔倒的不同程度,分别判得三分、两分、一分。如使对方腾空后,迅速地背部着地,而自己仍然站着可得三分;仅使对方躯干着地,而未使对方身体腾空,虽然自己还站着,只能得两分;把对方摔倒,四肢(手或肘或膝)着地得一分;把对方摔倒了,自己也跟着倒下得一分;两人同时倒地躯干在上者得一分;如两人同时倒地,分不出上下先后,则判互不得分。比赛时,不许使用伤害对方的动作,不许用拳打,不许用肘、膝或头顶撞对方,不许使用反关节动作,不许压迫对方的咽喉,不许接触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 ;脚可以 踢 、弹对方的脚 或小腿下部,但不能过高,更不能用脚蹬、踹对方。经常使用的方法有背、别、挑、缠、揣、踢、拧、搂、弹、搿、抱腿、跪腿、里勾腿、插闪、勾脚、里刀勾等。
责编:朱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