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6日,黄梅天里的南京城闷热难耐,是那种“躺着不动浑身冒汗”的天气。南京中山路体校体操房里的温度比室外凉快不了多少,四台空调只剩下一台还能坚持工作,吐出些许凉气。体操房里跳动着20多名孩子们练习体操的身影,他们在体操中找寻着快乐。
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体操房里,训练设施已很陈旧,狭小的场地里摆放着平衡木、单双杠和吊环架等体操器械,很是拥挤。而这里唯一夺人眼球的,就是斑驳墙壁上挂着 “鞍马王”肖钦代表中国体操队参加国际比赛的大幅照片,告诉所有人这里是奥运冠军的母校。
有“小马神”之称的肖钦出生于1985年,肖钦5岁开始在南京中山东路体操班练习体操,10岁进入八一队,1999年14岁时进入国家队,并逐渐成长为了最优秀的鞍马选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肖钦获得了体操男子团体和男子鞍马两项冠军。
肖钦的启蒙教练朱文元回忆道,当年作为中山东路体校体操班教练,去周围的幼儿园挑小朋友的时候,他一眼就看上了肖钦。肖钦在鞍马上的天赋在练习体操后不到1年就显现出来。“在一次南京市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大会上,我们体操队应邀前去表演,其中一个节目是绕山羊全旋比赛,前面的小朋友最多做了30多个。肖钦最后一个上场,他很快就超过了前面的所有人,全场小朋友开始给他数数,一直数到100,肖钦才从山羊上下来。”
“一、二、三、四!快点!加油!加油!”。自由操场地的地毯上,几个暑假里刚来的小孩子正相互追逐,围着四角练习着“小熊爬步”,玩得很开心。这一貌似和体操不搭界的游戏,其实是在练习腕、肘、膝、踝等关节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的运动协调能力。
中山东路体校校长助理、体操高级教练董燕燕,尽管行政事务繁杂,但她每天还坚持着带孩子练习,刚入门的小家伙都是由她亲自带着,在玩耍中逐步认识体操。体操运动员出身的她今年已经49岁了,推广少儿基本体操已有多年。“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兴趣第一,快乐第一,体操本身是件追求快乐的事情嘛”。
“每个新来的孩子,我们当然都会跟他讲冠军,讲肖钦,但我们还会跟孩子讲,希望你爱上体操,从体操里得到快乐,做快乐的自己才是第一位的”。董燕燕这样告诉记者。“其实,每年能升上省队继续体操专业训练的小队员也就4、5个,作为幼儿时期的一段经历,大多数练过体操的孩子们又通过体操获得了什么呢?”
“不能一提体操,要么是比赛夺金牌,要么是吃大苦受大累……”,董燕燕告诉记者,体操首先是一项体育运动,是人们通过驾驭身体,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在追求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培养出坚毅的精神品质。练习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彼此帮助做辅助、准备和保护,孩子们在提高自身运动的能力,也在相互的帮助中自然形成了集体协作的精神和责任感。而这些好的品质会伴随孩子一辈子的事业和生活。
吊环很高,每天把小家伙们抱上器械很多次,汤教练戏称自己是名搬运工。
在这里训练的孩子里,教练们期待着能有下一个肖钦。
几位小队员在平衡木上练习,也有在练习吊环的,身姿矫健。
或许是大部分的小队员要去徐州参加全省少儿体操比赛的缘故,这几天教练们的嗓门都大了不少,抓动作,扣细节,带着“火气”的呵斥,不时让小家伙们有些小紧张,甚至哭起了鼻子。
但记者留意到,在体操房进门左手边的两块垫子上,放着几桶类似宝高的插件玩具。训练间歇,小队员们都喜欢去垫子上玩上一把,尤其是男孩子,几分钟里也能打造出自己想象中的战车,在玩具中放松一下身体的同时,也把教练之前纠正动作时的“训斥”快速忘掉,轻松投入接下来的训练。
多年的体操教学已经让董燕燕对体操的认识非常理性,近年来她一直坚持将“快乐体操”的理念推广在教学中。早些年,很多家长送孩子学体操是为了成为运动员,当做一条出路。而现在,家长们的观念已经悄然转变了。“收获了吃苦能力和协作精神,这是孩子一身的财富,教练谢谢您!”——每当一个孩子离开体操房的时候,家长的感言让教练们最感欣慰。
采访拍摄的过程中,一个很明显的感觉便是,除了有着与同龄孩子不同的身体硬度,就是这帮练习体操的娃娃都很懂礼貌,朴实可爱,找不到大城市里很多独生子女身上散漫骄躁的气息。
教练用刀片为一名小队员削去手上磨出的老茧。
设施虽然陈旧,空间虽然拥挤,但孩子们依然在专注练习着,在体操中找寻快乐。“梦想着能有一座现代化的体操房,能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大的活动空间,到时候我们还想想把墙壁也漆成鲜艳明快的颜色,让孩子们在学体操的过程中更加感受到愉悦的心情……”。憧憬着体操房未来的摸样,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董燕燕眼神里充满了期盼。
请扫描二维码或者在添加朋友中搜索“cntvsports”加关注,收看更多体育精彩内容,期待您的加入哦!
幻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