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每天5个小时,这是吕志斌在武昌江滩的健身时间表。这张“时间表”已经十年未变。
吕志斌,今年73岁,家住武昌江滩附近。“自从江滩上安装了健身器材,我就开始晨练和晚练,早晨两个半钟头,傍晚两个半钟头。”这些年,吕志斌几乎没有中断过锻炼,“除非是实在有事,赶不及锻炼,但这种情况一年也就两三次。”
武昌江滩,一位六旬健身达人,在栏杆上做引体向上。
不仅自己练,吕志斌还喜欢帮着别人练。因为大学读的是武汉体院,年轻时他就比较了解体能训练,加上这些年的亲身经验,他也总结出了一套健身之道。“有几个熟人颈椎不好,我就劝他们锻炼,并告诉他们应该怎样运动。现在他们都感觉好多了,我很高兴!”
吕志斌说,每年冬天下雪时,他都会把健身器材上的雪擦干净,然后开始锻炼,练得身上热气直冒。“不管是武汉最冷还是最热的时候,对我的锻炼都没有任何影响。”当然,如此坚持,自然是有原因的,“十年了,我从未生过病!”谈到这,吕志斌很是得意。
受影响的还有家里的三个女儿,虽然平日工作都很忙,不能像父亲那样锻炼,但只要吕志斌“一声令下”,她们都会尽量从汉口赶回武昌,和父亲一起打打羽毛球锻炼一下。
说到兴起,吕志斌现场给记者“表演”了一个双杠上的自创动作,这个动作的标准程度和难度几乎比得上专业体操运动员,更何况眼前这位老人已是73岁高龄。“您这么喜欢健身,那您知道北京奥运会后每年8月8日是全民健身节吗?在那天您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呢?”听罢,吕志斌淡然说道,“不会有特别的安排。对我来说,天天都是健身节。”
事实上,在武汉,随着健身设施的增加,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情况,像吕老这样喜欢健身的人也越来越多。吕老也不是年纪最大的健身者,在武昌江滩,记者就遇到了80岁高龄的陈藕云。当时她正在健身器材上压腿,其韧带的柔韧度几乎让大多年轻女孩自愧不如。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样的健身锻炼她已经坚持了十五年。
师洋烈士陵园,晨练的人。
“目前,武汉市的健身人口(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已达到了45%左右,我们希望到2015年,提升到48%,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90%。此外,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从18000人增加到20000人;体育单项协会从26个增加到30个,会员由30万人增加到50万人;人均全民健身专项资金从0.8元增加到1.2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1.32平米增加到1.42平米;市民体质监测站点从15个增加到30个,亲民、便民、利民的群众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在武汉市“健康强市”体育行动计划中,如此写明。
幻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