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奥运与经济

经济时评:经济眼光看奥运
07月16日 09:30

  即便是向来沉稳内敛的中国人,也需要一个宣泄情感的机会。7月13日的那个夜晚,萨马兰奇平静说出“北京”,刹那间成为全球华人纵情狂欢的理由。这无疑是个特殊的时刻,许多年后还会被人们时常提起。因为在这一天,一个久藏在国人心中的梦想终于圆了;这一天之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

  在笔者看来,欢呼的人群中不应只有中国人,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也应当为这个决定感到庆幸。在新世纪的第一年,这些委员投给北京的每一票,其实也在为这项古老盛会的未来奠定基础。

  在此次莫斯科大会上,萨马兰奇就要结束21年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生涯。他刚上任时奥林匹克运动所面临的“窘境”,相信许多人还记忆犹新。当时,举办奥运会基本上是“赔本赚吆喝”,主办国更多视之为“形象工程”。但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成了转折点。当时的组委会主席尤伯罗斯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奥运养奥运”的新思路,一举创造了2.5亿美元的纯利。那届奥运会向世人阐释了一种新理念:体育不只是纯消费,不只属于精神范畴,更是潜力无限的新产业。

  其实,尤伯罗斯只能算是“实践者”,而真正促使这项古老运动市场化的应当是萨翁。在他的推动下,奥运会前所未有地与商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并理所当然地成为各个国家争相追逐的“香饽饽”。现在,委员们选择了北京,也就是选择了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奥运会因此而可能面临一次新的转折。如果说,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实践了一个奥运市场化的新思想,那么,2008年北京奥运会则将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走进一个新市场。

  而对于中国来说,奥运会绝不仅仅是一次狂欢的理由,更会带来许多现在可能难以想象的重大变化。目前看来,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奥运将带来一个全新的北京城。据最新消息说,北京市已经决定在未来5年中,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纪录地投入1800亿元人民币,重点建设142个项目,以全力缩短与国外同等地位大城市的差距。5年内,北京还将完成城区现有900多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任务,人均住房面积将提高到18平方米。

  这当然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规划,相信每个人看到这样的方案,都会为之怦然心动。而人们同时也坚信,在雄心与热情的背后,北京的建设者还会保持一份至关重要的理性。相信到2008年,北京依然是北京,还有胡同,还有四合院,还有煎饼果子……一切属于这座古老城市的神韵和精髓都将留存下来,所不同的,只是这座城市更适宜居住了。

  变化当然不止于北京。申奥成功后,有人连夜算了一笔经济账:预计在未来7年中,我国将因为举办奥运会而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额外增加0.3%,相关影响甚至将延至2008年之后。或许,这些数字看起来还不够形象,但今后几年中,人们的切身感受将说明一切。到那时,人们会发现,申奥成功等于为中国经济新添一台“发动机”的说法并不为过。

  接下来的7年将会有点特别。现在,许多人似乎都已经预见到未来:一场规模庞大、轰轰烈烈的奥运筹办工作即将展开。而与此同时,我们将按照市场规律来操办纷繁复杂的各项筹备工作,借奥运之力推动中国的改革进程。毕竟,我们早已远离“运动”的年代。如今,我们不仅习惯用经济眼光看奥运,还将努力用市场方式来办奥运。

  说起来有点巧合,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奥运会的市场化进程,差不多在同一时刻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国际上最大的体育组织,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到新世纪的第一年,两者首次携起了手,这是不是意味着一场奥运促进中国开放、中国市场推动奥运繁荣的双赢“大戏”就要开幕?(高渊)


责编:栗原  来源:人民网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