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王镜宇、马向菲、邹大鹏
在索契冬奥会速滑女子1000米比赛中,中国运动员张虹以1分14秒02的佳绩夺冠,被很多人视为冬奥会上的一大“黑马”。但是,他的主管教练冯庆波和科研教练陈月亮却很清楚,她能取得金牌绝非偶然,金牌突破的背后是科学训练和科研保障的助推。
在备战索契冬奥会的20多个月之中,在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的支持下,湖北理工学院体育部主任、长期从事速滑项目体能训练研究的陈月亮博士全程参与了张虹的备战工作。他向新华社记者全面介绍了张虹在冬奥会上夺冠的“科技含量”,揭示出“偶然”中的必然。
突破口对准1000米
在索契冬奥会之前,中国速滑队瞄准的突破口是传统优势项目女子500米,而最终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却是1000米。陈月亮认为,张虹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对项目特征的再认识。
速度滑冰500米世界优秀选手兼项1000米的几率几乎达到100%。此前,这两个项目国内外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负荷特征也基本一致,“以短带长”是这两个项目训练的基本模式。但是,陈月亮经过多年研究后认为,500米成绩好的运动员1000米成绩也好,这只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不具有必然性。通过数据分析、基础测试和逻辑推理,他大胆提出,这两个项目生理基础具有质的差别的理论假设:500米项目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局部肌肉耐乳酸能力,而脑细胞的耐乳酸能力不起决定性作用;1000米项目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局部肌肉耐乳酸能力、脑细胞耐乳酸能力和心肺机能支持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陈月亮认为1000米与500米项目的生理机制具有质的不同,因此1000米训练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500米。持续性有氧能力训练、发展性间歇训练、高强性间歇训练和大强度重复训练都成为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在两年的配合中,冯庆波和陈月亮就此达成的共识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其次,张虹的成功也归功于突破方向的选择。在2012年国家速滑集训队组建之初,主攻方向是500米,在这一项目上中国具备世界前八名水平的运动员有4名:于静、王北星、张虹、金佩钰。陈月亮通过大量数据统计对比后提出,张虹起跑过慢,前100米只有11.10-11.20秒的水平,而要在奥运会上获得500米奖牌至少要具备10.40秒以内的水平,也就是说要提高0.7-0.8秒。对于一名已经处于成熟期的运动员,0.1秒的提高都是很困难的,张虹要在短短1年半的时间内达到这一指标根本不可能。尽管当时张虹在1000米项目上还不突出,但其绝对速度和后程速度耐力强的特点决定,她在这一项目上相对更有潜力。基于以上分析,教练组最终决定让张虹主攻1000米项目,这一关键性的定位最终成就了张虹。
大周期“藏”实力
张虹在奥运会上获得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以两年为整体的大周期备战策略。近20年来,中国选手在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上一直难以走出一个怪圈。自叶乔波时代开始,一直到薛瑞红、王曼丽和王北星,中国优秀短距离选手在奥运会前一年甚至在非奥运的三年中,取得世界杯、世锦赛冠军无数,有的甚至是“大满贯”。但是,一到奥运年度,中国选手就与金牌失之交臂。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教练组下决心真正贯彻大周期的训练安排,避免以年度周期为核心追求短期效益。具体策略为:非奥运赛季以铺量为主,以打好全面基础为主,不刻意去追求好成绩。女子500米保持在前五名左右,1000米保持在前六名左右。既保持竞争力和一定的信心,又把压力和包袱甩给对手。在2013-2014赛季,教练组确定了在卡尔加里、盐湖城世界杯赛中拿奥运参赛资格、在12月的全国冠军赛前恢复能力、在世界短距离锦标赛(2014年1月)上建立信心的策略。从后来的进程看,每一步都在掌控之中。
针对张虹的技术动作、体能特点和优势、劣势的分析,教练组在训练内容和方法手段方面做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冯庆波和陈月亮通过对张虹竞技能力全面评估后认为,1、她的起跑能力有较大空间,前100米提高0.3秒是可能的;2、速度耐力可塑性大,由于过去更多的是围绕500米项目能力进行训练,所以从速度耐力角度还有很大潜力可挖;3、从技术角度分析,蹬冰的有效性可以进一步改善。踩冰要实,幅度要大。对于张虹重心上下起伏的问题,科研人员认为,这种多年来形成的动力定型很难一时改变,如硬性去改反而可能影响动作的协调性,应维持现状。
练上去养起来
在张虹备战索契冬奥会的20多个月的时间,冯庆波和陈月亮为她设计了“以恢复促提高”的负荷安排模式。她的训练看似轻松,实际很有讲究。
据陈月亮介绍,从短距离速滑训练的总体负荷统计来看我们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没有明显差距,可是成绩总是止步不前。他在研究中发现,中国教练员过于重视平均负荷强度,忽略了负荷的周期性变化和波浪式起伏特征,导致训练负荷安排扁平化,单次课和小周期安排重点不鲜明,既没有突出强度,也没有突出量。导致的结果是,该上强度时上不来,该调整时没有调下去。
因此,陈月亮提出了“既要练上去,更要养起来”的训练理念,要敢于不惜代价安排恢复训练。在张虹整个备战周期中,就自身来说虽然总体负荷依然较大,但与过去其他运动员相比总的负荷量呈大幅下降趋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单次训练课时间短,周课次密度小,恢复时间充分,“有效训练”比重明显增加。
在整个大周期训练过程中,周训练课次介于7-9次之间,与过去相比休息时间明显增多,单次课核心内容训练持续时间40-60分钟。冯庆波和陈月亮认为,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比赛比的是强度,日常训练理应朝此方向发展。因为“量”大而“强度”低的一般训练只能够对慢肌产生刺激,而那些对速度力量具有决定作用的快肌得不到锻炼。如果以低强度和一般训练为主则不可能使机体得到应有刺激,也不会获得良好的机能适应,长期脱离实战要求的训练,不仅不会有效地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而且会使机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朝非专项的方向发展,导致与训练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在张虹的训练中以“大强度”训练加上“有效恢复”代替了低强度的“大运动量”,训练效率大大提高。
“瞒报”见奇效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赛前减量和心理调整成为重中之重。为了不给张虹造成过多压力,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一直没有将训练中真实的指标数据向她透露,起跑成绩瞒报了0.2秒左右,单圈成绩瞒报了0.5秒左右。在离开哈尔滨赴索契之前,陈月亮曾提出把真实成绩告诉张虹的提议,冯庆波坚定地说:“不告诉她,让她随便滑”。赛后,张虹表示她不知道自己能拿金牌,这不是谦虚,她确实不知道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和水平。
竞技状态调整的关键是把体能和心理都恢复到最佳水平,大周期安排的最终目的也在于此。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冯庆波安排张虹从赛前20天左右开始减量。由于前期参赛一直没有针对性调整,她是在疲劳状态下参加的奥运选拔赛,名次和成绩都不好,这对信心是一种打击。冯庆波和陈月亮的计划,是让张虹通过奥运会之前的两次比赛(全国冠军赛和日本世锦赛)重新建立信心。这两次比赛距离奥运会的时间分别是40天和20天,间隔正好。
通过赛前初步减量,张虹的各项训练指标在全国冠军赛前基本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她在相对疲劳状态下参加了全国冠军赛,1000米虽然没有超越本人最高水平,但与2013年在该场地获得世界杯冠军时的差距只有0.1秒。在世界短距离锦标赛之前,从训练指标来看,张虹前100米起跑达到10.80秒,比备战之初提高了0.3秒左右,单圈最好成绩达到26.60秒,达到了大周期训练计划制定之初就定下的目标,也增加了冯庆波和陈月亮的信心。世锦赛之前,两人预测张虹的1000米成绩是1分15秒30,结果她两次滑跑分别为1分15秒17和1分15秒44,在计划范围之内。
索契和长野同属平原场地,陈月亮研究了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年度比赛信息资料后认为,冬奥会女子1000米项目前三名成绩指标为1分15秒。虽然张虹当时尚未滑出这个成绩,但是冯庆波和陈月亮充满信心,原因有三点:一是索契场地条件略好于长野;二是张虹体能尚未完全恢复,疲劳程度还较深;三是在奥运赛场运动员的兴奋和努力程度要高于世锦赛。
世锦赛之后,国家队回到哈尔滨进行最后的赛前训练。随着负荷的降低,张虹的疲劳感逐步减小,竞技能力进一步提升,虽然起跑成绩没有变化,但单圈绝对速度已经达到26.36秒。在最后的14天里,教练组将调整竞技状态作为唯一目标,赛前减量提到最重要位置。减量方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保持强度减数量;第二阶段,保持数量减强度;最后阶段,数量和强度同时减到最低水平。
赛前料定拿金牌
综合500米和1000米项目的相关性和张虹的个人能力,陈月亮曾在赛前预测,如果张虹500米进入前八名,1000米必保奖牌;如果进入前六名,肯定能获得金牌。张虹在500米比赛中获得第四名之后,教练组认为,不出大的意外金牌肯定是囊中之物了。直到这个时候,冯庆波才把真实情况向中国代表团有关官员做了汇报。
通过对所有已进行完的比赛成绩和选手表现的现场分析,陈月亮得出要想获得金牌需滑出1分14秒70的结论,而冯庆波认为获得金牌得具备1分14秒50的成绩。根据张虹500米比赛的表现,滑出这一成绩是很有把握的,关键问题是要控制好全程的滑跑节奏,前200米不能滑得太快。经慎重考虑,教练组制定了分段成绩指标,0-200米18.10秒,200-600米27.30秒,600-1000米29.10秒,单圈降速差控制在1.7-1.9秒,总成绩1分14秒50。
关键时刻,运气也站在张虹一边。首先,在抽签分组环节,张虹抽到内道。在速滑1000米比赛中,虽然数据统计显示内外道成绩不具显著性差异,但张虹的特点是滑跑内道好于外道,内外道成绩一般差异在0.2-0.3秒。其次,按成绩分组张虹分在了下半区的第七组,“以我为主,把压力甩给对手的”目的也达到了。第三,张虹的同组选手是上届奥运会冠军奈斯比,她的滑跑风格和张虹类似,这样张虹的滑跑节奏就不容易被破坏;第四,虽然奈斯比本届奥运会已经不具备争夺奖牌的实力,但依然具备前八名的水平,这样同组竞争张虹不至于因对手水平太差而滑得太松弛;第五,20天之前的世界锦标赛1000米项目两人恰恰也是同组,道次也是一样,张虹是以1.25秒的优势赢了对手,所以在心理上也占据了优势。
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张虹最终超水平发挥,滑出了1分14秒02的成绩,昂首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