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青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为珍贵的记忆,它包含着欢笑、痛苦、成长、蜕变,是生命定格下最唯美的音符,是每个人心中最动听的旋律。有人说时间真是一剂霸道的良药,悄无声息地带走了我们最想留住的青春。也有人说:青春,就是用来回忆的……
从无可替代的空中飞人乔丹到所向披靡的“世界足球先生”罗纳尔多,从“万人迷”贝克汉姆到“F1之王”舒马赫,从“乒乓皇后”邓亚萍到“跳水王子”田亮……一代代体育明星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他们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国人寻找自信的精神支柱。从热血沸腾的《灌篮高手》到青春励志的《排球女将》,从帅到掉渣的《网球王子》和《棒球英豪》到激情澎湃的《四驱兄弟》和《足球小将》……一部部热血动漫伴随着我们的课余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历程。当青春已逝,回过头看,这一切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
昔日女排主攻手郎平 |
时光荏苒,昔日的女将变成了教练,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进入奥运会女排决赛,并最终获得亚军,这是24年后,美国女排再次进入奥运会决赛。郎平居功至伟。
想必80后小时候肯定听过宋世雄老师激情四溢的解说,但是否是从收音机里传出的,已经淡忘了。但我们都知道女排的三连冠、四连冠乃至五连冠,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小学课本中都有一篇女排夺冠的通讯,大概是说秘鲁的世锦赛。那时有张蓉芳、孙晋芳、还有陈招娣;那时有“铁榔头”郎平,还有一个很好听的说法,叫做“天安门城墙”,那里有周晓兰。
现在不管是四五十岁的这一代人,还是二三十岁的一代,不论是不是体育迷,他们成长的记忆中都被植入了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叫做“女排记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先是乒乓球,然后是女排,接着是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中国梦是从体育开始做起的。
那时候,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排球女将;谁要是不知道郎平、孙晋芳、陈招娣,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爱国者;谁要是不知道“女排精神”,连高考作文都不知道该如何结尾。
那时候,最动听的“中国好声音”,莫过于宋世雄的一句“中国队赢了!”。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为什么那么狂热?为什么那么在意每一场比赛的输赢?以致于输了球举国不振、赢了球又觉得打败了全世界?
中国女排“五连冠”带来的荣耀和冲击,符合一个“追赶者”通过“拼搏”从谷底到达巅峰的全部想象,它给那一代人带来的近乎梦幻般的精神愉悦感是无法超越的。
![]() |
郎平将老女排精神延续 |
三十年过去了。“中国体育”带给我们的兴奋已经大不如前,任何比赛恐怕也难形成当年那样的轰动效应。绚烂终归于平淡,体育复归于体育,青春也让位于成长。但这并不妨碍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会随时被唤醒。祝福郎平!祝福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