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乒乓球公开赛北京时间18日在柏林落幕,赛前声称要“打败中国人”的德国男选手奥恰洛夫1∶4输给年仅16岁“中国神童”樊振东获得亚军。女单方面中国队文佳4∶0横扫日本选手福原爱。德国队中的“中国姑娘”韩颖获得铜牌。另外德国女队还有多名选手获得好名次。虽然德国媒体认为“30年来中国一直在搞乒乓外交,但赢的总是中国”,但德国体育界对德国队的表现感到满意,认为这是德国女乒继上月获得欧洲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后又一好成绩,作为“欧洲最佳”的德国乒乓球已经成为中国的最大威胁。
获得本次公开赛女乒铜牌的韩颖和另外3名“中国裔”德国人上月帮助德国女乒获欧锦赛女团冠军。韩颖和单晓娜两人在中国出生、训练,8年前加入德国国籍。另外两位则是吴佳多和孙祯琦,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就出现她们的身影。孙祯琦在15岁时就到了卡塞尔俱乐部练球,被她的教练收为养女,还取了一个德国名字。另外德国女队教练施婕也来自中国,此前曾多次代表德国队比赛。
从欧洲范围来讲,女乒好手中有近10%具有中国血统。在这次欧锦赛女单1/4决赛中,竟然只有一名金发碧眼的欧洲人,其余7名选手都出生在中国,代表瑞典、葡萄牙、荷兰、土耳其等国比赛。难怪德国《每日镜报》感叹,“欧锦赛变成中国赛。”
德国科隆体育学院学者迪特尔斯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欧锦赛上的“中国热”并不偶然。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来自中国的球员越来越多,现在人们关注到的只能算是中国“乒二代”。与“第一代”相比,他们人数更多,适应性更强,目前仅在德国甲级乒乓联赛就有21名中国血统的球员,其中15人已经加入德国籍,多为女性。中国女球员比男球员更能在欧洲生存。
“中国女乒”统治欧洲赛场,招致部分欧洲球员和教练的不快。罗马尼亚女队教练就公开表示“这样的比赛有失公允”。甚至有欧洲观众通过网络论坛留言“我们不为中国人鼓掌”。德国一位经常采访乒乓球比赛的记者凯斯汀直言不讳地说,如此下去,欧洲乒乓球比赛将变得无趣。
对于转换国籍打球,国际乒联做出过严格的规定,要求必须入籍满7年才允许代表该国参加比赛。因此德国乒乓球协会主席托马斯·维克尔特认为,韩颖等人都是合法的德国人,参赛名单不取决于长相,而是竞技水平。谁水平高,谁就能代表我们出战。”德国乒协体育总监迪尔克·希梅尔芬尼也表示,德国在很多体育领域展示的都是一个多元社会形象,在选择球员时,“实力”是第一标准。
德国《日报》近日分析称,欧洲乒乓球界仍需要乒乓球超级大国的帮助。科隆体育学院学者迪特尔斯也认为,“未来欧洲乒乓中国化是不可避免的”。据他介绍,中国将开设跨国乒乓球训练营,吸纳各年龄段的各国国手。中国还将持续向欧洲派遣高水平运动员和优秀教练,帮助培训外国同行。德国乒乓球协会主席维克尔特认为,德国等欧洲国家可以从训练营里受益,特别是训练方法方面。虽然德国《世界报》认为,中国30年“乒乓外交”的赢家总是中国,但迪特尔斯认为,关键是欧洲人自己要努力。最近德国本土球员的成长速度也很快,在欧锦赛上两位德国年轻女选手在双打决赛中战胜单晓娜和孙祯琦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