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体育台 > 新闻资讯

[5+体娱]体坛父子情——“林疯狂”老爸不疯狂

发布时间: 2013年06月13日 15:48 | 进入体育论坛 | 来源: CNTV|手机看视频


热点推荐 更多

赛事推荐 更多



林书豪和父母

林书豪和父母

从哈佛大学高材生到打进NBA,从板凳球员到炙手可热的NBA球星,林书豪缔造的“平民英雄”神话就像一部励志大戏。同时,人们也好奇,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教育造就了跨界教育和体育的双料传奇?从华裔家庭走出来,林书豪的成长经历有着太多我们熟悉的影子,今天就让我们盘点“林氏教育”与我们教育的相同点,以及比我们“高明一点”的地方。受到启发,没准儿您也能培养出一个全新的“豪小子”。

关于兴趣 “陪伴式”教育风雨无阻

东方的家长一般都愿意花钱教小孩学钢琴,有多少人愿意花钱给小孩请篮球教练?林书豪爸爸林杰明提出的这个问题,可能把大部分中国孩子的家长都问倒了。“我们就花钱请了篮球教练,所以他的基本动作一直很好。”林杰明说。

除了请专门教练,林杰明还用各种方法培养孩子们对篮球的兴趣,并制定了严格的家庭训练制度:每周训练3次,每次90分钟,风雨无阻。一家人因为这个制度而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每天一放学,孩子们会迅速完成家庭作业,然后从晚上8点半开始与父亲一起训练,项目包括基础技术训练以及2对2的对抗赛。林杰明确信:成功来自于扎实的基础,从这个年纪开始苦练,这些技术将在他们的肌肉之中根深蒂固。教育启示:林爸爸“陪伴式”教育让人感动。他不只做到了尊重孩子的选择,在培养起孩子的兴趣后,林爸爸用风雨无阻的坚持诠释了持之以恒、为目标不懈奋斗的精神,身教永远重于说教。

关于成长 教会“小不点儿”内心坚强

高一时,林书豪身高只有1.60米,在一群身材高大的美国学生中就像个“小不点儿”,歧视和嘲讽一直在学校里伴随着他。每当他走进篮球场的时候,就会有人不屑地说:“快回去吧,中国人,这里是篮球场,没你的事!”还有人说:“看他那细长的亚洲人眼睛,能看得见篮板吗?”面对受委屈的儿子,父亲林杰明告诉他:“即便有些人对你品头论足,你也必须保持冷静,绝对不能因此动怒。只要你赢下比赛,人们自然会尊重你。”林书豪果然做到了。

高中最后一个赛季,他交出了场均15分7助攻6篮板5抢断的华丽数据,率队取得32胜1负的惊人战绩,并最终在加州二级联赛成功夺冠。这时候,林书豪的身高也蹿到了1.88米,甚至超过了那些曾经取笑他的学生。教育启示: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一段时间被自卑感深深困扰,面对并战胜挫败感,将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和个性。让孩子保持冷静,肯定孩子的长处,并鼓励孩子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优势,用出色表现去证明自己、赢得尊重。

关于挫折 教会孩子过程更重要在进入纽约尼克斯队之前,林书豪曾被所有的NBA球队拒绝签约,连做“板凳球员”都在去年连续被两支球队踢走,更别提当初因为没有一个NCAA的学校愿意提供奖学金就读,以至于林书豪不得不选择进入并非以运动著名的常青藤名校,哈佛大学。在得到当前的荣誉面前,林书豪所经历的挫折磨难,让人不得不佩服林书豪的坚持和努力,而这背后是林书豪父母的冷静和支持。

林书豪成名后,也有很多人问林妈妈怎样培养出一个NBA球员。林妈妈说,“我觉得我们不是要看到结果,我们重视的是这个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跟孩子其实是很开心的,也可以和他们一起经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教育启示:不唯结果论,教会孩子过程更重要。林书豪父母明智地注重孩子的品格培养而非最后结果,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并从与孩子共同成长中找到快乐。这对很多因为教育而搞得“硝烟四起”的家庭来说有很好的借鉴。

责任编辑:李悠

热词:

  • NBA
  • 热火
  • 马刺
  • 林书豪
  • 父亲
  • 总决赛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307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