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关于吉林与黑龙江在冰雪项目上的“恩怨”,其实没人能说得清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从1959年的第一届全国冬运会开始,我省在金牌及奖牌数量上就落后于黑龙江省。此后的几十年里,虽然时有抗衡的局面,但无法形成全面性的超越。而在冬季项目中,短道速滑是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两省竞争最为激烈的项目之一。透过前不久刚刚发生的“王濛打人事件”,不难看出,不论是场上还是场下,明争暗斗都是存在的。作为吉林人的王春露,在王濛这样的“大姐大”面前,其实领队风范是时有时无的。
记者近日寻找多位曾经或正在从事短道速滑教练员工作的亲历者,试图从他们口中探究多年来冰上的“吉黑恩怨”,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不愿意直面这一敏感问题。不过还是有从事短道教练多年的知情人士直言这种竞争“正常”的同时,给记者讲述了这种“纠葛”背后的故事。
“冰上太黑”其实见怪不怪
知情人士所说的“规则”不难理解,在短道速滑比赛中,手部的推人动作、滑行中突然横切等等,尽管会被判罚犯规,但只要不是有违体育道德的恶意犯规,运动员都只是被取消当场的比赛成绩而已。十一运会时记者就曾亲眼看到,黑龙江省交流到外省的运动员,由于水平一般,无缘竞争奖牌,便在比赛过程中扮演“搅局”的角色,随便一个不算恶性的犯规,就足以让我省选手摔出赛道。如果在小组赛中,被侵犯的运动员可能获得晋级的机会,但若是在决赛,不会有重来的机会。即使不采用犯规策略,随便来个假摔,把对手一起“带”出赛道,搅局也就成功了。在两名同省队员的水平不足以打出配合时,采取连拉带拽等方式,成了最惯用的方式。“每届全运会和冬运会上几乎都能看到,见怪不怪了。把运动员交流出去是为了什么?不还是为了自己省份吗!”知情人士说。
曾经,对手想使阴招都使不上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短道比赛讲求战术,在国际大赛上往往能看到两三名中国队员利用配合、互相掩护来确保金牌落入自己人手中,而这种配合应用到国内的一些比赛中,就出现了国家队队员“自相残杀”的局面。“十一运会黑龙江省包揽了短道的6枚金牌,全凭实力吗?显然不可能。但是人家合理地利用了规则,我们也没办法。”知情人士说,“不过当年李佳军、冯凯、安玉龙、袁野那批正处于当打之年的时候,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因为这4人全来自吉林,那时候成绩突出,黑龙江选手就是使阴招都撵不上。”
“牺牲”可获同等奖励
“运动员练了那么长时间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上场去帮别人做嫁衣。谁不想要个成绩?如果犯规了,就连成绩都没有了。水平再一般的队员,他们也愿意最起码有个名次,哪怕并不理想。”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涉及到金牌之争时,必要时教练就会找某些运动员谈谈了,做思想工作,令其“牺牲”来保队友夺金。当然,谈话时双方需要达成共识,“比全运会为了什么?不还是为了那点奖金吗?”知情人士称,一旦在教练的授意下,帮助队友成功夺金,那么这名“牺牲”的队员也将获得与冠军同等的奖励,这个数目基本是“潜规则”,少了肯定没人愿意干。当然,如果队友最终没能夺冠,这名队员也就白白“牺牲”了。按照十一运会很多省份为冠军开出的25万元的奖励标准,如果能够“牺牲”成功,虽然无名,但还算是有利的。
场下大多数队员都是朋友
知情人士称,虽然在国内赛场上运动员各为其主,但在国家队里,这些运动员关系都不错,和睦的“传统”由来已久。不过在十一运会时,王濛曾对国家队队友破口大骂,理由是他在场上对黑龙江选手犯规。而挨骂之后,这名队员只是默默地收拾东西离开,没有说一句话。对于记者提及的曾亲眼目睹的这一幕,倒是有好几位教练都给出了回应:“那是王濛的个人素质问题,她一人不能代表黑龙江其他队员。”
冬管中心领导大多来自黑龙江
十一运会速滑比赛赛场上,黑龙江选手宋兴宇曾向现场的吉林冰迷竖中指,身为国家体育总局冬管中心主任的赵英刚被喊下课,他的籍贯也成为了“吉黑恩怨”中的焦点之一。赵英刚在出任冬管中心主任之前,担任的是黑龙江省体育局局长。而值得一提的是,赵英刚的亲弟弟赵英亮此前曾担任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主任,现在的职务已经是黑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赵英亮的政绩,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以依靠哥哥“伸出援手”的。据悉,除了赵英刚外,包括副主任兰立在内的冬管中心大多数领导都来自黑龙江省,吉林人很少,来自辽宁的领导干脆一个都没有。“朝中”没人撑腰,我省在冬季项目上多吞几颗苦果也就不难理解了。